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
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
香港首页

【香港】被商场围困的香港 掏空街道的生命力

xianggang】2018-7-8发表: 被商场围困的香港 掏空街道的生命力
“香港是个大商场。”香港独立乐队mylittleairport道。商场最初的“公共”理想全世界第一个商场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southdaleshoppingcentre。这个占地约7.4

    被商场围困的香港 掏空街道的生命力

香港是个大商场。”香港独立乐队my little airport道。

商场最初的“公共”理想

全世界第一个商场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southdale shopping centre。这个占地约7.43万平米的商场于1956年开幕,是当时都市发展的里程碑。当我们批评商场是消费主义的代名词和扼杀社区生活的凶手,谁又想到商场的构思,竟是来自一个相信社会主义的建筑师?

生于维也纳的victor gruen二战后移居美国。在1950年代,他经历一场美国中产移居市郊的热潮。当时市中心密度愈来愈高,一些中产追求新鲜空气、宽敞房子,加上汽车跟收入相比愈来愈便宜,于是他们在市郊买房子,追寻理想居所和生活。

当victor gruen被委托在明尼亚波利市十里以外的市郊,建一座购物设施时,他念兹在兹的是这些中产市郊缺失的公共生活:市郊是够宽敞了,可是放眼尽是一座座被矮墙或栅栏围住的两层高平房,车房就在栏内,屋外没有商店只有通道。中产每天从车房把车子驶出,花个多两个小时走高速公路直达市中心上班,下班重复同样的路径。生活空间愈大,却愈不能步行,出行永远只靠车。

victor gruen记挂的是维也纳的街区,生活所需总是信步而至,不需社区中心,因为社区在小规模的城街区下自然有机而生。他不能改变中产搬往市郊的趋势,却为疏离的市郊生活开出一帖名为“商场”的药方──首个全密封式的购物设施。根据他的乌托邦式蓝图,商场内除了商店,还有喷水池、托儿所、图书馆、社区会堂和邮局。他的愿望是把在欧洲历史中,扮演重要角色的公民广场和维也纳的蓬勃街区,放进这个巨型的密封购物设施中。市郊中产失落的公民生活和连结,就由商场来补充。

victor gruen设计的封闭型商场在1956年落成以后,商场在美国遍地开花,可是victor gruen却悔恨不已。从今天的商场可见,它们已彻底违背victor gruen的理想。事实上,晚年的victor gruen对他亲手造出来的这头“巨兽”几乎断绝关系。1978年,他在过身前两年说到:“我被称为商场之父。我却想借此机会跟它断绝父子关系。我拒绝抚养这些把城市彻底破坏的怪兽。”

“与世隔绝”的现代商场

购物绝非现代香港人专利。今天造访欧洲,还可见到露天或半露天的古罗马市场和商业大街遗址。在土耳其、叙利亚一带的中东地区,市集由中世纪甚至更早活跃至今。

在巴黎和米兰这些世界潮流中心,仍随处可见有盖的购物大道,在地图上它们多以passage或arcade见称。这种单层或两三层高的购物大道,多以玻璃为上盖,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产物。其中1877年落成的米兰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,以当时意大利国王vittorio emanuele ii的名字命名,庆祝意大利统一。其华丽堂皇的建筑,被喻为是“中产阶级的殿堂”。

这些arcade或passage的原型渐渐散播至整个西欧。英国则把这些购物大道称为high street。每个英国大小市镇都有一条让h&m、zara进驻的high street。日本固然以百货公司见称,但大城市如东京大阪的各区都有有盖商店街,中小型城镇亦如是。西欧和日本的城镇,不论大小都有商店街,但数层楼高的商场只在部分城市出现,还称不上是“商场林立”。

现代商场跟历史上的购物场所的最大不同,是其建筑完全封闭。这个看似细微的分别其实有重大意义。在southdale centre建成前数年,victor gruen已在底特律兴建northland shopping centre。southdale跟northland不同在于,后者有个露天中庭花园,前者完全密封。

一个书写美国现代主义建筑的作者james lileks形容,southdale早年的美学概念便是将“室外的美好搬至室内”。对于明尼苏达这个全年1/3时间,平均温度处于零度以下的地方,能在冬天时被一室暖气环抱、穿戴轻便自由自在地行走,可说是划时代的创新。难怪southdale初年的广告将商场定位为“四季如春”。

在炎热多雨的香港,密封的商场为我们遮风挡雨。这样的设计既排除了室外的不稳定性,更排除了任何影响消费意欲的外在环境。不管外边日出日落物换星移风来水淹,消费者亦不见天日,继续无忧无虑地消费。而这种封闭的商场,跟其他形式的购物设施如市集、arcade等不同之处亦在于此:商场几乎可以封闭得跟外在环境毫无关连。

香港特有的商场模式

victor gruen对北美洲超过28000个商场深痛欲绝,若他到访今天香港,铁定更是悔不当初。因为他会发现,原本旨在为市郊居民创造社交生活的现代封闭型商场,被移植到没有市郊的香港,竟反过来消灭了原本生机蓬勃的城市街区生活。

victor gruen的商场,本意为市郊生活提供一站式的方便,不必为了一顿午饭或一卷卫生纸事事开30分钟车。但香港的人口密度却是全球最高之一,在旧区如湾仔用脚走一趟,在街上短时间便能满足生活所需,没有相似的需求。

也许有人会说:购物是人生所需,商场有何不妥?但准确点说,由“圆方”和时代广场此等旗舰大型商场,到德福广场太古城中心此等区内中型商场,直到屋邨楼下的“领展”,商场之多有如便利店,甚至主导一些人的生活。此种模式可说是香港独有。在一些第三代新市镇如将军澳、东涌等,绝少街道商店,一切生活需要只能靠商场供给。于是,商场成为了居民的聚脚地,却又限制重重,连找张椅子坐也不容易。商场所容许的,几乎就是社区的内涵。

加上香港采用铁路主导的发展模式,而港铁既是公共交通工具,亦是地产商。香港的商场模式跟全球相比,产生了三点独特之处:第一,形成地底是公共交通,地面是商场,楼上是豪宅或办公室的垂直混合土地模式。第二,不论是交通枢纽,抑或是地区中心,或纯住宅区,总会找到商场。第三,商场渐渐有取代街道,形成不利居民交流的“新型社区”。

事实上,今天为人诟病的不是商场的本质,而是商场主导如何排除其他可能性。

cda,催生大商场的元凶

一些地区商场至今仍保留特色,历久不衰。如葵涌广场的时装、手机配件、小食等小店林立,价格亲民,开业超过20年仍是少女的寻宝之地,其多样性很可能正是因为商场业权分散而得以保持。其他如高登电脑广场、旺角信和中心等,虽然装修十年如一日,“电脑产品控”和沉迷次文化者还是喜欢往那里钻。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别处找不到的独有文化。

反观今天我们批评的商场,却跟以往大相迳庭。首先它们必然够大,里面主要是熟口熟面(大家熟悉)的连锁店,如圆方、apm、朗豪坊、奥运站、将军澳的popcorn等。今天的商场走到这地步,元凶是1970年代尾衍生的规划概念“综合发展区”(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a, cda)。

1970年代末,政府针对市区重建和新市镇开发,在原有的土地规划原则上加入cda概念。cda和其他地带不同的是,整个区内的地必须一并发展,由拥有足够业权的发展商,向城市规划委员会提交规划申请和总纲发展蓝图。综合发展区内的土地用途多数以住宅、商场、办公室等为主。发展商除了兴建以上的牟利项目外,亦必须预留地方政府、机构和社区设施、运输及公共交通设施及休憩用地等。

cda的原意是为了整合土地用途,当地皮不是逐块零碎地发展,才能更整全地善用香港珍贵的土地。但cda却塑造了第三代新市镇和重建区的面貌,造就大商场几乎成为新发展区的既定事实,间接令城市空间窒息。

同型化的巨构商场,掏空街道的生命力

在cda提倡整合发展的大原则下,每幅出售的地皮愈来愈大,形成“巨构”(megastructures)。例如位于九龙站上盖的圆方商场,当年政府因补贴港铁发展机场快线及东涌线,以优惠价将地皮售予港铁。九龙站和圆方东至柯士甸道,西至佐敦道,两者相距达450米。

当地皮要够大,才能获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发展,有能力投资的必然是大地产商。而当地皮大,商场自然大。由大地产商管理的大商场,一般做法是引入知名度高的连锁店舖稳住阵脚,同时,也只有连锁店负担得起大商场的租金和管理费。大商场亦热衷引入一两间主力商店(anchor store)打响名堂。因而,无印良品、h&m等愈开愈多。

巨构商场另一个影响,是掏空街道的生命力。

就以九龙站和圆方范围为例,一般人要横越约需步行6分钟,可是只能取道九龙站上盖豪宅的空中花园,或绕着圆方走一遍。本来行人能自由来去的街道,被管理伏贴的商场通道完全取代。要走行人路吗?也不是完全不可能。圆方向着西九海旁的一段雅翔路,没有街舖也没有活动,在路上只感受到空调系统排出的废气。

这些巨构商场放弃街铺(这违反了一般街铺租金较高的定律),把商店团团围住,令街道变成不便通过的废弃空间(junk space)。同时,巨构大得直接取代街道。cda令大商场几乎成为必然事实,同时让政府得以免除管理公共空间的责任。大商场就这样慢慢消灭街道,乃至于公共空间。

除了填海得来的新土地,重建的旧区位于寸金尺土的市中心,通常亦属cda。市区重建其中一个原因,是为了增加市中心黄金地带的发展密度,办法之一正是将本来不能起楼的街道消灭,成为地盘一部分,再计算地积比,令可建楼面面积增加。

湾仔喜帖街(利东街)、旺角朗豪坊等被列入cda的市区重建项目,最终都“吞掉”部分街道,变成一座座引进大同小异名牌商店的商场。cda所规定提供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休憩空间,大多不是成了商场装饰的一部分,便是被“霸占”作展览吸引商场人流。

商场附近未被消灭的街道,亦因租金上扬也逐渐变成名店街,铜锣湾时代广场附近的罗素街,就是显例。正进行中的观塘市中心重建,将裕民坊、辅仁街一带的市集和街区铲平,以九层高的商场和大型酒店取代,下场已是不卜可知。

无疑,香港人对商场总是爱恨交缠。有人恨它消灭街道社区,店子个性不足,却也难以否认它为我们带来不少方便。可是想深一层,商场与街道、社区是否必然对立?一个有独特文化特色、具人情味的社区,能否反过来带动人流,将商场从无限复制、新鲜感欠奉的死胡同拯救出来?

商场的原意本来正是培育社区连结,只要政府与地产商在规划时,摆脱小店街铺公共空间无经济价值,或者与商场你死我亡的想法,打开密封的商场,尝试与社区共生,商场不必然是无情巨兽。在香港这个以大中小商场串连起来的独特城市,如何将商场改造得更可爱,将会是政府、地产商以至市民的一门必修课。

瓷砖相关 香港富豪榜香港迪士尼香港杰出企业香港,本资讯的关键词:香港购物中心商场街道生命力cto

(【xianggang】更新:2018/7/8 3:59:14)
现在大家每天努力打拼,都为了什么?不就是为了能早日成为百万富翁吗!但是嘴上总说着百万富翁,其实一百万真的很多吗?家居姐实话告诉你,一百万在香港,可能只能买到一个厕所大小的位置!那我们往大的想 >>
6月27日上午9点30分,杉杉品牌运营有限公司登陆香港联交所,正式挂牌上市。据杉杉品牌招股书显示,本次公开发行发售3340万股h股,发行价格为3.78元股,其中,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各占50% >>
最新资讯  优势批发  最新供求  
 
返回上一页    回顶部    回首页